20140705_000715_0.png







学习圈社会 — 可持续和谐社会的愿景


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2012年12月04日   作者:托瑞•波尔森 高淑婷   点击数:27 【字体:大 中 小】
           
瑞典学习圈这样有百年历史的学习形式能否成为可以培植知识和启蒙、可以讨论社会基本问题的现代学习型社会之土壤?这样的学习形式能否在驶往更深纵的民主与可持续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
 从世界各地来看,教育都是关键词。教育被视为灵丹妙药用来解决社会上所有运转不良问题:发展过慢、失业等等。但是,我们需要何种教育?其宗旨是什么?
 在教授各种基本技能例如读 、写和“专业知识”为职业生涯做准备的有用知识方面,我们的教育体系通常还相当不错。然而,在培养对这个世界以及对我们自身的深入理解方面,我们的教育体系怎样呢?在为处理当今世界根本问题和迎接挑战做准备方面,我们的教育体系为我们准备得如何呢?在解释世界方面,我们相当擅长,那么在理解世界方面呢?在如何解决世界收入巨大差距方面、最贫困国家中巨大的健康问题、气候变化等问题方面呢?
由于这些问题都只具有部分技术性,因此在处理此类问题时还需要其他知识技能,并非仅仅传统的“专业”知识就能满足提供。它们不仅需要深入的科学与技术知识,也需要政治、人文价值观、伦理道德方面等的综合知识。
 我们的教育体系擅长为人才市场培养这样的即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多丽丝•莱辛称之谓的“受过良好教育的野蛮人”。他们都是上了二十几年学、以良好甚至优异成绩通过所有考试、但却只对自己的领域感兴趣;不读其它书、对历史一无所知、对基本哲学问题和伦理道德困境毫无进行过思想搏击经验的人
。“受过良好教育的野蛮人”—这是我们当今世界所需要的吗?

    通识教育 
我们需要有修养的人。我们需要不仅知道如何解决具体问题,也知道为什么某些问题和挑战具有优先性的人。我们需要充分了解事实、能够包容其他观点、由理性思维引导的人;我们需要具备广博的常识的人,以及成为有责任感的社会成员所必需具备的知识的人。我们需要能够将自己放在更广阔的背景——全球意识、历史意识、生态意识,而不是限于狭隘的日常生活中的人......我们需要具备良好的判断力和道德价值观的人。
    我们需要具备大学里所谓“通识教育”的人。美国学院和大学协会(AACU)将通识教育定义为“……使个人获得广泛的知识和可转型的技能,并具备很强的价值、道德、公民参与感的教育哲学。其特点是挑战与重大事件的接触,这更多地属于研究,而非具体课程或领域学习...”就其自身性质而言,通识教育是全球性的,是多元的。它接受各种各样用来界定社会、自然和学术世界特证的观点与经历。要承认其所有形式的多样性既是智力投入,也是社会责任感,因为除此之外,别无它法能够帮助我们理解我们的世界,追求硕果累累的生活。?譹?訛

也许通识教育最重要的是深入理解历史,探讨社会的基本但又具有决定性的问题,当代的、长远的:“艺术和科学学习应为学生提供机会探讨他们作为人类所面临的永恒主题、疑问、问题—关于意义、目的、道德完美的问题。这些学习也应该教会学生通过考虑自己对他人的义务——来超越自身看问题;通过把自己的分析技能和学识运用于自己周围世界里意义重大的事件和难题中——来超越教室看问题?譺?訛。


瑞典民众共修背后的理念与“通识教育”的精神大同小异。在大学最辉煌的时期,它们提供通识教育。当学习圈运行境况最佳时,就类似这种大学的运作精神。
民众共修
“修养”应该是不断进行的过程——或多或少是有意识地——贯穿你一生,但这样的发展难以独善其身。在很多程度上,这发生在与他人的互动之间。可以发生在任何情景下,不过在瑞典,学习圈体系提供了很多可以进行“修养”的情景。学习圈是我们所谓“民众共修 ”传统的一部分,可以理解为有组织有计划的“修养”过程,或者与其他人互动的启蒙过程?譻?訛。
学习圈应提供综合性的方法——激发求知欲,批判性思考和转化性学习——以及终身学习的一部分。学习圈应创造人们自由追求知识,改变自己生活的必要条件。应向参与者展现新的可能性,他们应该思维更开阔,视野更长远,并提高换位思考的能力。而且——并非最不重要——“修养”包括道德方面,根据你的道德观和智力理解而行动的意愿,行为表现始终如一。在现代社会有些领域,比从前更需要始终如一的表现。例如,很显然,只了解关心全球变暖是不够的——知识本身不会带来改变。只有当既具备知识又有良知的公民愿意支持其政治领袖为迈向可持续发展而采取必要措施,愿意改变自己的行为时,才有希望的理由…… 
    群体智慧
瑞典“民众共修”教育和学习圈传统所特别强调的是一些基本价值观和观点,并非总能在大学里不言自明。
学习圈背后的一个基本价值观是每个人都有能力变得聪明智慧,即有能力在思考和行动时使用自己的知识和理解力。不幸的是,学校体系并非总有这个特点,学校体系的学生反而“学会”了贬视自己为或多或少蠢笨。这正是不成熟的学习体制具有的破坏性副作用,不仅为广大公民造成了巨大问题,也为整个民族带来问题。因此,很多成人在重新开始学习之前,必须先将自己从这种偏见中解放出来;通常学习圈起着更正此类自我形象歪曲的作用。通常,对于有着负面学校经历的人们,学习圈成为进一步正式教育的第一关键步骤;另一个基本价值是所有公民都是自由而且独立的个人,有权利——也有义务——参与社会的方方面面这 一立场。如果没有关心公众的公民,现代社会几乎难以成为可持续的社会。公民觉得自己是社会的一部分,社会能够从公民的积极参与及其贡献中受益,都需要公民积极参与到社会发展中。参与的人能够贡献的,除了其他内容外,有一项就是大伙的“团队智慧”,这些人彼此独立,尝试解决问题,得到明智的决策。如 James Surowiecki 在《群体智慧》一书中所写,在某些条件下,大众比少数精英更聪明——不论这些少数精英有多优秀?譼?訛。
学习圈的重要性
瑞典学习圈自100年前开始以来,就起到民主培训论坛的重要作用。在前数十年中,大概至二战前夕,学习圈在民主发展中举足轻重。
1902年,据报告,奥斯卡•乌尔森成立首个学习圈之时,仅有百分之八的瑞典人在议会中拥有代表选举权。得益于公众观点的非暴力影响,1909年所有24岁以上的男性都获得了该权利。最后,1921年,所有女性也都获得了选举权。当时,瑞典大部分人的正式教育水平都很差,这本来可能导致非常不平等非常腐败的社会,只有富人和受过教育的人才可能有影响。但是很多人形成了学习圈,例如,很多未来的政治领袖都从其中获得建造民享社会的基本知识和训练。那时候,很多学习圈小组在一起持 续学习好几年,每学期或每学年选择一个或两个新学科进行学习,是很常见的。通常这些学习圈每年选择学习一门普通学校学科,例如瑞典文学,和一项与当地政治更直接相关的学科,例如经济。正是由于这些学习圈,很多正式教育很有限的人,获得了足够的知识和训练,不仅能够理解管理当地政府的复杂性,也积极参与其中。得益于会议和讨论,在考虑所有人的需要而不仅仅是自己团队的需求方面,他们准备得更充分了。
 后来,在过去几十年中,当正式教育在瑞典发展得较完善之后,学习圈发生了部分改变,成为培养个人兴趣的工具。尽管如此,作为每个学习圈从学习演奏乐器到获得计算机基本功能的这一主要目的之外的附加收获——学习圈通常也附带地担负了重要的民主培训的作用。然而,如今,学习圈方法也更直接地用作民主工具, 比如,邀请政党成员在其代表在议会形成正式决策之前来讨论政治问题。
    学习圈社会
 瑞典的经验很宝贵,但是这项工具——学习圈——在政治进程中可以使用得更加深入。学习圈并非决策机构的替代品,而是当需要处置更基本的政治问题时的一个永久性论坛,是政府和议会的咨询资源。即使最终政治决策违反了多数人的人身利益,该过程本身,即学习和讨论,却使学习圈成员更理解这些决策背后的复杂性。方方面面都会从此体系中受益。普通人,参加学习圈的普通人,不仅觉得自己是公民,而且还认为自己是重要公民,因为知道自己对国家发展做出了贡献。另一方面,政治领袖,得到更多更好的经历、观点、想法;他们不需要只依靠职业顾问,职业顾问总是说些他们认为自己雇主想听的话。为使这样的体制可行,你需要很多论坛,例如学习圈,人们习惯于这种会面聚会,可以自信地畅谈自己所思所想。学习圈模 型也应该特别合适,因为它强调对社会的共同责任多过个人的自我实现。
 这样,学习圈可以是学习型社会的基础,知识和启蒙可以培养,可以讨论处理社会基本问题。在迈向纵深民主、朝向可持续和谐社会的发展中,这样的体制可以扮演关键角色。
也许在努力打造和谐中,学习圈也是一个重要部分,而和谐不仅是不同人群之间,也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
民主?
 瑞典学习圈传统可以作为其他国家的启迪,但不能复制。比如说,瑞典的学习圈是瑞典式的学习圈;中国的学习圈必须是中国式的学习圈。同样地,瑞典的民主是瑞典式的民主;中国的民主必须是中国式的民主。比如,每个国家必须考虑民主应该是表面化的呢,还是深入的。表面化的民主——或“选举民主”——主要基于一种机制:开放、自由、平等、公平、定期选举。世界上 很多国家都属于表面的民主,实际上选举都由各种精英统治。
 纵深民主以其机制为特点,这些机制可以使普通人也对选举产生影响。这些机制,比如,自由媒体,独立的非政府组织,有效的反腐法律等。也可以是美国所谓的“协商民意测验”,在政治选举之前,邻里们聚集起来,讨论重大事件?譽?訛。也许,连孔夫子都可以给现代民主一些灵感。例如,哲学家徐复观 (1904-1982) 认为“只有在民主政治体系接受儒家思想时,才能稳定地建立并得到充分利用”。在理想的儒家统治中,“治者与被治者间,乃是以德相与的关系,而非以权力相加相迫的关系,德乃人之所以为人的共同根据。人人能各尽其德,即系人人相与相忘于人类的共同根据之中,以各养生而遂性,这正是政治的目的,亦正是政治的极致。”?譾?訛
    反思……
   “受过良好教育的野蛮人”——对于现代社会,这个概念充分吗?如果是这样,对于当今社会,这意味着什么?
——如今是否特别需要“一致的行为表现”?为什么?在哪些方面?
——当我们写到所有人都有“.......权利——也有义务——参与社会所有方面”时,其含义何在?
——在政治进程中,可以怎样使用学习圈方法?
——对于农村,对于在城市的流动务工人员等,一个学习圈化的社会可能有哪些重要意义?
——在努力打造“天人合一”的和谐中,学习圈可能是一个重要部分,其含义何在?
——表面民主和纵深民主之间有什么其他区别?







2014-12-20
© Tore Persson

20140711_001544_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