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705_000715_0.png







学习圈的活力


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2011年06月04日   作者:托瑞•波尔森 高淑婷   点击数:4 【字体:大 中 小】
(接2011年第一期第73页)


学习圈的核心在于有目的的交流观点和平等的讨论。学习圈可能有多种多样的活动,但是对话为学习提供了动力和意义。
学习圈有什么特征呢?在瑞典的民众共修活动中学习圈的组长和其他参与者可能会给出许多的观点。例如,斯德哥尔摩大学的彼得拉斯·高尔拉斯基(Petros Gougoulakis)在论文中详细阐述了如何理解学习圈广受欢迎的三个基本特征:
1. 合作学习的环境 —— 你一直与其他人一起在交流中学习;
2.  学习状态下的非正式性 —— 随和的氛围,没有压力,自由的学习方式;
3. 学习圈的主题是大家真正共同的兴趣 —— 既不是为了争取高分也不是为了达到个人获取正式合格证书的目的。

一个好的学习圈
当然,以上这些都可以算是学习圈的特性。然而,我们还希望增加一些好的学习圈所特有的性质,一个高品质的学习圈应该做到:
—— 如果有人突然造访一个正在开会的学习圈,即使在听了半个小时左右的讨论后,他可能还是要问谁是学习圈的组长。一个理想的学习圈原本就是要让所有的参与者在讨论中像组长一样活跃。
—— 学习圈不仅要能满足参与者的期望,还要能够给他们一些其他的观点和额外的知识。在许多情况下,即使是有意义的知识,他们也仍然固执己见,例如他们不愿接受与自身偏见相左的知识。学习圈需要得到支持,大力的支持,但也离不开激励和质疑的精神… 学习圈必须一直尽量拓宽参与者的知识视野。
—— 包括组长在内的所有参与者都会惊讶于他们与同伴之间相互学习后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和理念。
—— 参与者应感到自己无时无刻不在参与学习圈,不仅限于会谈期间。在两次会谈之间的时间是用来阅读、与家人和朋友研讨、自己进行思索的… 这种内在的过程是学习所必不可少的。这就是为什么学习圈每周开展一、两次会谈并持续数周,而不是作为一种全日制周末课程。
—— 没有参与者会认为自己的观点是不被期待或不被尊重的。你可以不一定同意其他人的观点,但是别人的观点总是值得倾听和认真理解的。
—— 每一个参与者都应能感到他有机会去改变学习的计划。毫无疑问,在大多数情况下学习圈的组长会在第一次会议开始前做好初步的计划并展示给其他参与者。但是,组长必须对修改学习计划做好相应的准备,要对不同参与者的需求十分敏感 —— 特别是当参与者们相互介绍后,他们可能会提出对计划的修改意见。
—— 在完成一个学习圈任务后,每个参与者应渴望参加另一个 。。。

然而 。。。
这是否意味着瑞典的所有学习圈都达到以上那些期望了?当然不是。一些学习圈是做到了,但是有太多的学习圈与理想状态相差甚远。现在仍有些学习圈完全没有达到上面所说的任何一个特点。
有太多学习圈的组长都过于占主导地位了。在有些学习圈中这是自然的情况,例如,一个为初学者开办的外语学习圈。在其他的学习圈中组长占主导地位可能是由于他的性格原因。参与者们有可能也希望有一个支配型的组 长。尤其是当他们第一次参与到学习圈中,他们可能会期望组长像学校老师一样对他们进行教导。
许多学习圈的组长也乐见参与者们肯定他们以前的见解而非挑战他们预先的设想。相反,组长应经常提出有鲜明对比意见的观点。
许多的学习圈也不是用批判性的眼光来学习使用的教材。例如不少学习圈都会被安排与各种广受欢迎的非政府组织进行合作,而一些组织经常刊印有偏见的书籍或报告等。
许多学习圈都避免讨论有争议的问题,可能是由于他们认为这些问题讨论起来让人感到很不愉快。然而,避免对争议问题的讨论却使得参与者们失去了学习新东西的机会。
许多时候参与者们会表现得胆怯或害羞,这使得他们 对所知所想都有所保留 —— 他们就无法完全的投入。而鼓励害羞的参与者为学习圈学习的过程贡献更多的力量对于组长来说是一种挑战。
政府和议会要求对瑞典的学习协会进行定期的测评。每次都有一些人被问及他们参与学习圈的经历,而且每次绝大多数的报告都声称对学习过程十分满意。然而这并不总意味着那些学习圈都达到了上面列出的那些特点。例如,如果参与者不对有争议性的问题提出质疑或反对的意见等等,那么学习圈的组长可能会感到很满意。

需要注意的
根据我们的经验和在瑞典所研究出的结果显示,有三种主要的问题在威胁学习圈。它们很可能使学习圈发展成为“学校课程”、“咖啡派对”或者“康复小组”。
1. 发展成为“学校课程”意味着参与者们只是成为被动听课的学生,而学习圈的组长则成为讲课的老师。当然在大多数情况下学习圈的组长需要进行讲演,特别是当书籍和文章不足的时候。然而,研讨和质询的时间是必须保证充足的。学习圈的组长需要注重每一个相反或者其他的意见,以此作为别人质询自己已有知识的好机会,并从中向参与者们学习。
2. 发展成为“咖啡派对”则意味着在学习圈会谈的过程中对所专注的问题没什么探讨。当然,在轻松的环境中讨论参与者的业余兴趣,讨论孩子们,讨论社会问题,讨论爱情等对于建立成员间强烈的信任感以及维持持续的学习过程都是必要的。但是,对于这些社会问题的探讨绝不能替代学习圈所关注的议题。因此,在瑞典学习圈的会谈中几乎都设有休息时间 — 在休息的时候参与者们能畅谈那些社会问题。
3. 发展成“康复小组”就意味着参与者们过多的分享个人经验、观点、疑惑,或者他们自身的心理或社会问题。当然,分享个人的知识、经验、观点和疑惑等都属于学习圈的关键内容。但是,参与者们不能仅仅停留在相互分享经验上。因此,学习圈的组长需要对圈中发生的情况十分的敏感,在有必要的时候应该指导大家回到书本和讨论综合理论知识上。

基于会谈的学习
首先学习圈是一种基于会谈的学习方式。正如巴西教育家保罗·弗雷尔(Paulo Freire)在他的著作《被压迫者的教育学》中写到:“在一个会谈的地点,既没有完全的无知者也没有绝对明智的人;那些聚在一起的人只是想学到比他们已知的更多。”
与会者之间深入的学习发展能够创造新的理念和新的认识等等。
“在会谈中有机会向其他人提出质询和反对的意见,解释和评价其他人的观点,以达到个人的成长。在成为一个审查者前尤为重要的是知道课程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发现、记忆和汇报,而且要 在新的形势下进行转变和实践,并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拉斯·埃里克·亚历克森Lars-Erik Axelsson)
在同一本书中哥德堡大学的教授罗杰·塞利约 (Roger Saljo)写了有关在会谈中学习的作用:
“从历史的观点来看,可以推断,面对面的交谈、交流是知识的摇篮。在交谈中,个人的感想和经验展示于众。它们能被转换成普遍的认识并成为集体记忆的一部分。在讨论中,个人的结论及其诠释的持久性在与他人的经验交锋中被考证、检验。在交流中存在着的这些机制能够将知识和认识在社会中进一步转换提炼(近乎一种传染)。但是,交流会谈中还同时存在着另一种批评和反抗机制以阻止那些还未能被大家首肯的东西公之于众(一种怀疑主义)。因此,一次对话或交流是比简单地报告一下一些简单的经验更为复杂的过程;就是在这里 —— 在与别的对话中 —— 我们给自己的思想注入了新的内容从而丰富了我们对世界的观点、看法。我们所经历的将作为我们自己的知识,事实上,在很大程度上,这是从与别人的会谈中学来的结果” ①

基本条件
对于真正意义上,以会议为基础的学习,在功能上有些基本条件必须满足:
—— 在学习圈中学习小组的规模要适当,以保证气氛的活跃又能够让每一个参与者都能发挥积极主动的作用。理想的规模取决于学习圈组长的能力、参与者们的态度和学习的目标。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学习圈的人数大概在6-12人之间。
—— 如果可能的话每一个参与者,包括组长在内都应围坐成一个圆圈,这样所有的成员都能够看到其他参与者。这就是学习圈这个词在瑞典语和英语中的由来。
—— 学习圈要能够做到每周会面1-2次并持续数周的时间。在两次会面之间需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所有参与者去阅读相关资料,思考相关的问题并与他人进行探讨 —— 然后带着他们的新观点回到学习圈中来。在瑞典,大多数的学习圈参与者们在完成日常工作后会在晚上会谈2-3小时。在会谈之前,他们应在家中做好前期准备,这样他们就可以在会议期间自由的讨论议题,分享经验和观点。
—— 这也意味着参与者们需要利用基本的参考书籍或是在两次学习圈会谈之间阅读相关的书籍。
—— 书籍和其他资料在学习圈中需要用批判性的的眼光来观看和阅读:作者和出版商的意图是什么?对于所探讨的问题,书中的内容是否相关?观点是否公正?是否含有对议题的多种观点?书中谈论的是议题的哪些内容?哪些未被论及?...
—— 在学习圈中需要有开放的氛围,这样可以让每一个参与者自由的表达他们的观点。谨记,在学习圈中能够提出与组长或书中不同或相反的观点或经验的参与者是最有价值的人。
—— 最后,学习圈的组长需要同时扮演两种不同的角色。一是与其他人一样作为参与者,二是在需要时扮演好组长的关键角色。

学习圈组长
学习圈组长的主要责任是指导参与者,激励和鼓舞每个成员,准备会议,提供参考阅读书目等。学习圈良好的开端主要依靠  组长来组织令人兴奋的首次会谈,使参与者感到高兴并对接下来的学习充满期待。学习圈想拥有良好的合作环境和相互尊重的氛围也要依靠组长的组织,这样可以使每个参与者都积极主动的分享他们的经验。
关于书籍,到底是应该让所有的参与者都用同一本基础书籍还是让他们自己去选择有关主题的书籍呢?两种方式各有优劣。使用一本常用的基础书籍可能会更容易地在谈论过程中保持高度的集中,而用各种不同的相关书籍能在学习中得到多种观点。这也取决于学习圈组长的建议和全体成员的决定。
学习圈的组长可能需要帮助参与者们评估他们使用的信息来源。各种信息来源都要用到,尤其是要用到网络。然而,所有的信息来源并不都一样的好 ,有些明显就是谎言。他们需要检查所有的信息。例如,谁在操作某个网页的后台?发布一个详细信息的目的何在?
纪实性的书籍不仅可以用于学习圈。例如,如果要研究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你就需要大量的知识和信息来了解当时的人们是如何生存的。然而,如果你阅读那个时期的小说,你将有更深的感触 —— 几乎是身临其境。
学习圈目标的进程快慢或多或少取决于组长的专业知识程度。然而,当涉及到该组中参与者的互动时,组长总是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例如,当参与者们似乎缺乏灵感时要投入更多的精力;或是鼓励那些表现迟缓和含羞的参与者们积极的表达自身的观点;同时也限制那些表现欲望过于强烈、占用他人时间的人。
组长应起到引导作用,而不是进行支配。要通过帮助参与者们找到他们自己的道路来引导他们 达到目标,而非仅仅让他们跟着组长走到终点。学习圈的组长必须审视自身,他们不仅是学习圈的组长也是参与者的一员。也就是说,一个组长认为从参与者那学不到什么知识,那他就不是一个好组长。
学习圈的组长也有一个特殊的职责就是要表达出相反的观点。例如,有一个学习圈的主题是有关“全球变暖”的,如果所有的参与者都同意全球变暖对人类是一个巨大的威胁,那么组长就应该自己站出来,展示各种参数和信息来佐证有些威胁是被夸大的。反之亦然 。。。

怎么做?
学习圈的第一次会谈特别重要。因为学习圈的组长将展示学习的目标和他建议的学习材料以及学习进程安排。对于学习圈应如何运作也是组长所要重点说明的部分。首次参加学习圈的参与者们通常会认为这将像个学校,有老师授课,有学生听课。因此,有必要解释学习圈的不同之处,并期待每一个参与者积极地贡献自身的知识和智力。
从学习圈开始的第一分钟,组长的指导就起到重要的作用,那就是要在圈中践行“民众共修”精神。民主的态度必须从第一次学习会议就开始渗透到每个人的心里。否则今后就可能很难改变模式了。
第一次会议是参与者们讲述他们个人特殊兴趣的时候,通常与会的每一个人都会讲述他们为何参加这个学习圈。谈论他们对于所要研究的主题已经了解了多少,有什么特殊经验可供大家分享的,希望从这次活动中学习或者获得什么。
应警惕针对从事职业的话题。人们在会谈中很容易就谈论到工作职业这类话题上,特别是当有人拥有一份好工作的时候,至少在瑞典是存在这种情况的。然而,谈论这些情况很可能使得那些没有那么好工作的人或者没有工作的人无法接上话题。因此,哪怕从不提及也比专注于谈论职业和专业这类话题要好。在展示学习主题时, 组长就应在通过讲述个人经验和兴趣时定下谈话的基调。除非有人问起,否则从事的职业或专业是没有必要被谈论的。
当然根据不同的学习主题会出现不同的情况。如果学习圈是有关学习汉语的,那么对于初学者来说,他们几乎没有什么前期的基础知识,因此这时候要更加依赖学习圈的组长。另一方面,如果学习圈是学习如何创作短篇小说,那么参与者们几乎都在参加学习圈之前就尝试过如何写作,因此参与者之间可能有很多的经验相互分享,并且或多或少他们也大概清楚他们要学习什么内容。
对于学习圈的参与者来说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决定在两次会谈之间花多少时间阅读相关的学习材料。每周大家一起会谈大概三个小时,这段时间不应浪费在阅读书籍上。阅读应该在两次会谈之间完成。在会谈时大家应讨论阅读的材料,相互启迪以理解书本中的难点并试着达成某些共识。参与者们不同的背景知识、生活条件、早期经验、价值观和立场对于大家共同深入理解学习主题、掌握相关知识来说都是宝贵的资源。
在学习期间你可能需要决定 是否需要进行访学。例如,如果学习有关市政政治的主题就需要拜访当地的政府;在学习自然保护或特殊风格的艺术时,学习圈也许需要邀请专家或内行的人参加会谈,以此了解最新的发展活力。只有预先计划那些访学和演讲,大家才能够学到尽可能多的知识。
为了让参与者们更多的投入到学习中来,学习圈的组长可以提议让每个参与者负责一次会谈。例如,在会谈的时候,以一个有趣的总结或者展望开始,在网上查找可选择的信息,选择一些特别的问题和议题来进行讨论等等。
学习圈的组长还有一个专门的职责就是确保没有问题被遗忘。参与者们在学习圈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大量的问题。其中某些问题可能难以直接回答,但是他们的提问应该在学习圈结束前得到解答。另外,没有什么问题是“愚蠢的问题”。
在最后的一次会议中,参与者们将一起做一个简单的评估,以判断自身从中学到了什么,达到了什么目标。可能大家会同意继续对同一主题进行更深入的学习,这种情况尤其在学习语言的学习圈中较为常见 。请记住,要让参与者们在他们的评估中投入更多的精力,就要让他们知道那是对学习圈负责,并且他们的意见将会被认真考虑。

反思 。。。
简而言之,以下是学习中心和学习圈组长反思的一些问题:
—— 如何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怎样使得好奇心与创造力得以发展?学习中心能做哪些帮助?学习圈的组长们该如何更好的工作?
—— 如何能够使得参与者们在学习圈中影响进程,并且团结成一个团体而非数个个体的组合?
—— 如何对学习圈进行评估,才能使评估帮助学习中心和组长改进活动并在下次的学习圈中做得更好?
—— 当有的参与者不愿意更积极地参与到学习圈中来时,组长该怎么做?
—— 如何解决有的参与者不关心怎样从他人那里学到知识,只在乎在探讨辩论中取胜的问题?
—— 如何处理有的参与者在会谈中几乎不发言,而有的人占据了所有的时间只顾自己演讲的问题?

参考文献:
—— 拉斯·埃里克·亚理克森等(编辑):folkbildning.net ——《民众共修和弹性学习论文选集》. 瑞典国家成人教育委员会&瑞典弹性学习代理处第2版(2004).
—— 简·贝斯通:《Jan Bystrom: Alla studiecirklar blir inte studiecirklar》(1976).
—— 保罗·弗雷尔:《被压迫者的教育学》(1970).
彼得拉斯·高尔拉斯基:《学习圈 —— 在瑞典的终身学习!》(2001).







2014-12-20
© Tore Persson

20140711_001544_0.jpg